此村到彼村:東西向聚落踏訪 Post author:veins_of_taipei Post category:長徑 -此村到彼村:東西向聚落踏訪- 聚落是人類集居生活之所,在一個國家裡,城市可說是最大的聚落。城市中又有大小不一、類型各異的聚落社區。 城市其實到處都住著人,聚落則是把「聚」的狀態顯現出來。與鄰近住屋相較,聚落有相對清楚的邊界與內向性:他們在雷同的空間載體裡,主要出入動線一致,社經背景少有巨大差異。 城市住民的複雜性必定產生了不同聚落。現代城市裡最常見的就是集合住宅,它們可能是一般建商興建的大樓,或是金字塔頂端的豪宅,或是有高度社會意涵的整宅、國宅――有的規模如城中城。它們可能是別墅散村,或老宿舍,因興建年代的不同,以步登公寓或平房形式出現。它們有的已消失成為鳥獸的聚落,或住民是祂們。 在仁愛路與和平東路間,自基隆路至金山南路間,便擁有種類豐富、個性鮮明的幾十處聚落,我們用半天的路程將之串在一起。從此村到彼村,探訪「相同之中的不同」。A.通化街街廓 B.安和路街廓 C.和平東路二、三段街廓 D.成功國宅街廓 E.大安路二段街廓 F.大安路一段街廓 G.師大附中街廓 H.大安森林公園街廓 I.連雲街街廓 A.通化街街廓(臨江街、186巷法治公園間,主徑:通化街) 通化街因夜市及湳山二輪戲院(疫情前),給人很熱鬧的印象,但只要稍往南走,安靜的、日常生活的街區就會出現了,且頗有上世紀老台北的感覺。就從此出發。 A.通化街街廓A1自173巷一路往南至184巷間,是一片由矮房與窄巷組成的街區,如昔時的村子。173巷很窄,汽車進不來,老人家可悠哉推著菜籃車去早市買菜。A2180巷這戶,除了小院子,一旁還有兩面連著的山牆,這在這類的窄巷裡並不常見。這片平房區聽附近家庭理髮的大姊說,是早期中華電信員工的眷舍。A3182巷,有些住戶蓋起2樓並搭出露臺,撐開了小基地的生活環境,這是典型的、有機長出來的空間。A4183巷這幾戶顯然就是新住民,它們較開放的小院子為這個老聚落帶來新的生活氣象。 延伸/深入步行:小巷裡的矮屋:通化街村落 就在湳山二輪戲院及臨江夜市以南,有一塊完整的矮房子聚落。窄巷裡步調緩慢,很有老台北的感覺...... B.安和路街廓(通化街186巷、安和路間。主徑:樂利路) 通化街來到樂利路交口附近,街景產生改變,有比較大的宅院出現,也不乏精緻店面,是挺中產小資的一個聚落。 B.安和路街廓B1通化街拐彎處的一處昔日大宅,現在是社區照護及里民活動中心,它刻意把街區裡許多的花格磚元素,攬在身上。B2巷子裡的一間設計公司,不只院子,全落地窗進一步把室內的質感空間分享給了街道。B3繞進安和路217巷,這戶的院子長滿了各式植栽,遮住了幾乎成配角的房子。B4位在公園旁的禮拜文房具,小店面體現了精緻的意涵,並和相鄰住戶組成了面貌各異的九宮格。 延伸/深入步行:小資棲地:安和路巷弄裡的公園周邊 安和路是條很中產小資的街道,即使是一個小公園附近,也是臥虎藏龍。就從這間文青口耳相傳的低調文具店開始吧...... C.和平東路二、三段街廓(和平東路、和平籃球場間。主徑:和平東路巷弄) 往南跨過和平東路,轉西行,以台北教育大學為主體的這塊街廓裡有許多宿舍,類型差異大。但只要是宿舍,相對於其他居住型態,其聚落感、內向性也是最強的。 C.和平東路二、三段街廓C1位於樂業街與敦化南路間有棟「和平新莊」,為國防部蓋給單身軍人的宿舍。隨著老兵凋零、建物早已關閉門窗並封上鐵板,很可能是這次路線中最快消失的地景。C2和老兵宿舍位於同一條巷子的台電宿舍,招牌鑲在火紅大門上。運氣好的話,便能撞見載送台電女籃隊的大巴士停在巷口外的敦化南路上。C3跨過敦化南路續往西,172巷巷口的鳳凰木,下半身被圍在玻璃屋子裡。旁邊則是一整排細高椰子,在台北巷子裡不常見,是處耶子樹的小聚落。C4來到教育大學校園範圍,靠臥龍街處散落著幾棟日式宿舍,觀看細節,與一般的日居不大一樣。C5沿著和平東路二段的人行道走,成排的白千層及紅磚牆身後的,是幾棟學校的教職員舊宿舍。 延伸/深入步行:在北師和老兵宿舍之間:和平東路二、三段 台北教育大學周邊,未來的老師們在街區裡走動生活,離開學校後,他們會憶起巷弄裡的哪些地景呢...... D.成功國宅街廓(四維路170巷、和平東路間。主徑:和平東路二段311巷) 本街廓裡有超大型的成功國宅,居民的特質與建物形式有高度的一致性,你也可說它是一個現代的立體聚落,一個城中之城。 D.成功國宅街廓D1成功國宅量體大易於辨識,這間小咖啡店隱藏在283巷裡,看看找不找得到這個大聚落裡的小桃源。D2265巷的庭園式寵物餐廳,接著再右轉311巷34弄,是條宜人小徑。D3國宅的前身是成功新村,當時由孫立人將軍所建。現由38棟高樓組成,左右兩側以天橋相連,一樓為店面、公司及公設,尚未拉開鐵門時,走來如彼此串聯的隧道。D4國宅北側,橫跨三個店面單位的「凌協記宗祠」。宗祠是早期以家族血緣維繫的大型聚落之精神寄託,樂見仍立於台北街頭。 延伸/深入步行:城中城:成功新村街廓 集合住宅像是大觀園,是密集都市裡的特有地景。台北市有不少大型國宅,生活機能完整,儼然就是一個城中之城,自成一個世界...... E.大安路二段街廓(信義路、瑞安街23巷間。主徑:大安路二段) 沿著大安路二段北行,附近街廓裡除了聚落色彩濃厚的整宅,還有帶院子的大宅、步登公寓及老宿舍變身,型態多元、各有特色。 E.大安路二段街廓E1位於大安路、瑞安街23巷轉角的白色大宅。沿著大安路二段、一段一路北上,沿途的街角不乏這樣帶大院子的住屋,儼然是一個線狀開枝的散村。E2轉進30巷41弄,兩側多是三層樓老公寓,特別繞進來,是三層樓並非步登公寓主流類型。E330巷21弄街角這棟建物原是合庫宿舍。富邦接手後,從旅店、接待中心到策展角色多變,但皆未破壞建物舊有格局,是老屋活化的案例。E4同樣是老屋,底下是市場的信維整宅,因居住環境較侷促雜亂,都更聲不斷,是本次長徑中確定終將落幕的第二處地景。它如香港九龍城寨的縮小版,聚落感強,騎樓的小店面食攤也各具特色。 延伸/深入步行:小九龍城寨街廓:大安路二段信維整宅周邊 九龍城寨是上世紀香港非常重要的社會地景,幾乎是高密度擁擠集合住宅的代名詞。雖然環境待改善...... F.大安路一段街廓(東豐街、仁愛路間。主徑:大安路一段) 跨過信義路,大安路一段街廓多文青店,住商混和搭配得宜,店面鄰街座位的人隨時可以上鏡,就像是在一齣偶像劇中。 F.大安路一段街廓F1四維路76巷這間多肉植物專賣店,走南歐風格,室內室外都很有質感,頗適合點燃感情的邂逅。F2同條巷稍往東,是一棟立面柔和的日照中心,讓活動其間的爺爺奶奶們,也跟著優雅起來。F3彎進19巷的這棟集合住宅位置相對隱蔽,加上稍深院子,遂多了份神祕感。F4295巷街角一樓這間店,也是流浪貓的中途之家,為老公寓添了暖意;而偶像劇的女主角,好像沒有不愛貓的。 延伸/深入步行:綠色的偶像劇街區:四維路周邊 仁愛圓環周邊都是適合步行的區域。西南角這塊,綠地及植栽似乎又更多些,且風格感的店家林立...... G.師大附中街廓(仁愛路、信義路間。主徑:信義路三段巷弄) 跨過信義路,大安路一段街廓多文青店,住商混和搭配得宜,店面鄰街座位的人隨時可以上鏡,就像是在一齣偶像劇中。 G.師大附中街廓G1沿著147巷15弄西行,有間低調的圖書館,以室內材料為主題。G2出了巷弄便見著師大附中校園,面對學校的大廈,命名也文化典故起來。如這兩棟,「菁莪」語出詩經,喻有才學者。鐸是一種古代打擊樂器,鐸聲就像師長的叮嚀。G3111巷藏著幾處衰頹的傳統磚瓦屋,這些倖存者不知是早期聚落規模的幾分之幾?其座向和後起的棋盤街道兩旁的房舍,大為不同。G4再由99巷繞回,這棟帶狀集合住宅很像是機構的宿舍,長長的通道也兼陽台,讓人想到學校教室的走廊。 延伸/深入步行:操場旁大廈的典故:師大附中周邊 師大附中旁的這幾棟大廈的名字,可不是亂取的。一方面有典籍為基底,同時也呼應著鄰近的學校...... H.大安森林公園街廓(信義路三段以南。主徑:公園步道) 再往南跨過信義路,占地廣闊的大安森林公園是都市之肺,周圍有國宅及雙子星高樓,公園開闢前住滿了人、現在長滿樹。 H.大安森林公園街廓H1134巷路口是舊AIT位置,再進來些有棟「香港大廈」。字體低調,底下有排更小的英文字,都掉落與褪色了,彷彿現今的香港。H2轉79巷,抵達大公園前會先遇見一片小綠地,和旁邊的老屋咖啡似乎一體的。H3往西進入大安森林公園,回望方才的街區。右側的老鄰居大安國宅,由李祖原設計,特色是屋頂的馬背造型。一旁高出許多的新鄰居為信義聯勤豪宅。住戶居高俯瞰時,有多少人知道公園前身是一大片矮房聚落?H4這片土地慢慢長成森林,從人的克難住所,回到樹木鳥獸昆蟲的住所。H5靠近新生南路口有尊白觀音,為雕塑大師楊英風作品。觀音是公園前身的歷史一頁:國際學舍、建華新村、岳盧新村…祂有幸被保留下來,現在是新生南路諸多宗教建築的一員。這是條「天堂之路」,也是「眾神的聚落」。 延伸/深入步行:公園旁的水牛還在嗎:瑞安街 相較於住在瑞安街附近的諸多藝人,公園旁的這間書店不那麼顯眼。書店以水牛為名,似乎想喚起彎曲巷弄裡...... I.連雲街街廓(仁愛路、信義路間。主徑:連雲街) 過信義、新生南路十字路口,來到對角線的連雲街區,居住氛圍閑淡,很適合作為一段長途步行的收尾。 I.連雲街街廓I1取160巷西行,沿途建物立面的花樣不少,老派而有看頭。像這一棟的動物浮雕,多樣且傳神。I2街區裡步登公寓的花格磚形式豐富,是個可單獨觀察的主題。這棟配上一旁的連通陽台,很能表顯早期台北的巷道風情。I3位於61巷的這棟老公寓,一旁註明了「台北市第十住宅公用合作社興建」,見證一個時代。而樓梯間有木框窗戶,正中央的「連雲第?公寓」,是少見的木製字體,整體來說是稀有的物種。I4連雲街是條斜巷,周邊組成的巷弄也跟著有機彎曲,圈起了這個邊界不規則的連雲公園。入口字體韻味十足,長徑在此畫上句點。 延伸/深入步行:仰角之街:連雲街 連雲街和附近的麗水街、青田街一樣,都有著和自然田園相關的美麗名字。「連雲」本身則進一步提醒了...... Read more articles Previous Post大東區橫走 You Might Also Like 大東區橫走 20 8 月, 2024 日式宿舍巡禮:南北向縱走(東段) 19 8 月, 2024 台北市區樹徑連走:有關十種綠類型的串聯 1 12 月,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