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華長順街警察宿舍:立體眷村何去何從 Post author:veins_of_taipei Post category:街頭想想 圖/文:江晨 警察宿舍的天空 萬華長順街14巷的警察宿舍(下稱警察宿舍),頗具特色,五層樓的建築,呈口字型排列,四方連通,一樓有中庭。如此格局鄰居間走動極為方便。如果看過導演張作驥的《黑暗之光》或可想象該建築的格局。 「走路」(內在台北)的讀者張小姐就住在這處警察宿舍,她是位有心人,看到我們發佈類似的建築訊息就主動留言互動。此後我們去長順街田野,張小姐熱心為我們做了導覽。 看過空間佈局之後,我們對空間內人的故事產生了好奇,也有讀者留言,敲碗想聽警察宿舍居民的故事。走路團隊遂採訪張小姐及曾在萬華華江里擔任了三十年里長的楊華中先生,結合三十年前的住戶陸先生的留言,試圖勾勒警察宿舍的過往風貌。 警察宿舍內部圖 警察宿舍建物完成於民國56年11月29日,鋼筋混凝土結構,2372平方公尺。顧名思義,最初是政府興建提供警察入住的。 張小姐是此地的第二代主戶,對這裡頗有感情。「以前住在這裡的街坊鄰居,往來互動較多,不僅在樓梯裡遇到會聊天,就連在自己房間內拉開窗戶就可以和對面樓上樓下的鄰居聊天。」張小姐說。 張小姐分享的兩位鄰居的故事,讓人印象深刻。張小姐說:「樓上有一位阿伯,每天都抽菸,然後把煙頭扔到庭院平房屋頂上,日積月累,屋頂鋪滿了煙頭。突然有一天,煙頭消失了,阿伯也不見了。 丟過煙頭的綠屋頂 還有一位阿伯,家裡陽台養了一棵榕樹。那棵樹長得極好,我每天望向窗外,不僅能看到榕樹滿眼的綠,還能看到榕樹召來的小鳥。後來,榕樹不見了,小鳥不見了,阿伯也不見了。」 陽台有樹 張小姐介紹,當年的第一代住戶警察們大多已搬離此處,一則因為宿舍房間較小(17坪)僅可作為家庭過渡房使用,二則那個年代警察容易賺到錢,賺錢之後就買了更好的房子,離開此地。 楊華中先生在此地服務三十餘年,對警察宿舍很熟悉,他稱之為「立體眷村」,「台北市的地比較小,所以它的眷村不像土地較大的鄉下眷村蓋成獨門獨戶平面式,而是向上借空間蓋樓。 警察宿舍設計上非常完整,房間有前後陽台,戶戶採光。前面一樓可以做商鋪,後面有獨立的陽台,可以供大家通行,鄰居們很像以前的眷村,大家可以相互串門子。建築中間有個中庭,可以辦活動,開會或者乘涼,所以街坊鄰居非常熱絡。」楊華中介紹,「就是人家說的眷村的古早味,這家煮菜的時候,隔壁就聞得到,樓下煮菜,樓上聞得到,大家非常和樂。當時的警察圈子也不大,大部分都是萬華分局的,人情味很濃。」 三十年前曾在萬華警察宿舍生活過的陸先生,在「走路」臉書粉專留言介紹,「中庭的管理室是後來蓋的,有請一位管理員(大家稱呼管理員老兵為阿郎伯伯),以前都叫工友。台灣最高的張英武(265公分)是他的朋友,當時常看到他來探訪這位阿伯。 當初每一戶後面陽台有垃圾管道,直接拉開鐵門,就可以把垃圾滑到樓下,後來老鼠、蟑螂叢生,全部都用水泥封起來。記憶中,這位管理員每天都會到各樓層一樓,用鏟子收集各戶丟下來的垃圾,再給垃圾車回收。中庭的管理室,下方有個水井,另一側是化糞池。」 陸先生還分享,「影視界的劉亮佐、吳倩蓮、文大培,小時候都住這裡,都是小時候的同學和學妹。吳倩蓮是我弟弟的同學,在幼稚園的戲劇表演,弟弟演爸爸,她演女兒。文大培是同學,現任緯來電視網台長。一家子都很熱心參與社區活動。劉亮佐是小一屆的學弟,在影、視、教育都有成就。記憶中,他父親是警察宿舍裡官階最高的長官。」 建築牆體有警徽鴿子圖案 張小姐介紹,「搬到警察宿舍之前,她的先生曾在桃園中壢眷村生活過,感覺很能融入。因為兩者都是小小的,領里關係親切,可以相互去鄰居家吃飯。當初也沒手機什麼的,大家就互相對空喊話,某某在不在,以這樣的方式打招呼。」 楊華中如此回顧警察宿舍所在的萬華區,「當初萬華區的房子是很貴的,比現在的信義區還要貴,那個時候信義區還是農田。萬華區那時是台北市最熱鬧的地方,它是一個風華再現的地方,很有人文底蘊。帶動了整個臺北市發展的基本方向。它包含了西門町的外來文化,青少年嘻哈文化,又保留了台灣傳統的宗教模式,像龍山寺啦,青山宮啦,很多的廟宇都保留下來了。也保留了我們傳統的中醫,比如青草巷。後來有很多外地人,來這邊發展,造成不管是印刷、糖業、報紙、服裝,各方面的發展。」 至於說到現在的警察宿舍,楊先生認為它有時代的局限性,「當初的規劃是給警察同業人員安置住所,使他們沒有後顧之憂。但沒有考慮到他們未來組建家庭有了孩子,生存之後的成長性,所以基本上只保留了非常簡單的一個設計方案,這造成了後來的不敷使用。 儘管里辦公室做了一些工作,譬如說更換大門,更換信箱,做斜坡道,建衛生下水道,維持了警察宿舍基本的門面跟它的生活機能。但隨著房屋年齡的增長,住戶的更換,違章加蓋使屋子變胖變高,已經破壞了警察宿舍原有的功能和社區文化。都更或許是警察宿舍未來的出路。房子和人一樣,也有生老病死。」 張小姐介紹的貓道 「老建築承載不同年代的人、事、物,有時不知從何談起。」張小姐對此有同感,她和走路團隊分享,她下樓看到鄰居、大同洗衣店老老闆獨自拄著拐杖緩緩經過,試著與他互動看是否有故事。「老老闆今年八十歲,頭腦清楚,提起他相濡以沫50多年的賢妻疫情期離世,頗為感傷。 老闆娘是賢妻良母,勤勞能幹。我常常想起清晨天未亮洗衣店後方廚房抽油煙機、炒菜聲響,空氣中的飯菜香以及『阿洲~呷飯~』的呼喚,數十年如一日的清晨序曲,似乎不會結束卻軋然而止。我们的對話從人拉回到房子。最早老老闆是在萬華開紡織工廠,後來到長順街開洗衣店。店址原先在巷子另一處,當時警察宿舍還沒蓋好,後來才移到現在的位置。 」張小姐說。 張小姐分享說,「跟大同洗衣店老老闆聊天的過程,另一位鄰居奶奶正巧要上樓,問奶奶住哪一層,好像沒見過,奶奶回說已租住八年,房子買好了,明年要退租了。現在住戶大多屬於這一類租戶,少有交流。」 大同洗衣店 採訪結束後,張小姐特地分享了警察宿舍公共走道裡的貓,還有附近的楊桃樹的照片,這棵楊桃樹從一家住戶的院子裡探出頭來,樹上已經結出了果實。 楊桃樹 Tags: 最新文章 Read more articles Previous Post走路與行板 You Might Also Like 有關理髮的小旅行 2 1 月, 2023 異世界的街頭快閃週年慶:中元普渡 30 8 月, 2022 城市中最有「植感」的電氣時代產物 30 9 月,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