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逸芳
走路時,你聽音樂嗎?走路時,我偶爾會戴藍芽耳機聽音樂,讓自己與外界隔絕,在城市間移動,卻彷彿不在這座城市裡。走路時,更多時候我選擇不戴耳機,隨意觀察路上的各種風景,腦海中浮現幾段旋律,為當下所見和情境配樂。
論走路和音樂的關聯,軍樂隊和行進樂隊吹奏的進行曲,是不折不扣為走路而生的音樂;數百年歷史的古典音樂術語中,也有走路的概念。行板,義大利文Andante,原文的意思就是行走。延伸至音樂術語,則是讓作曲家藉此提示演奏者,樂曲的速度和風格,就像是自然地緩步前行。
同樣是緩步前進,每個人的速度不盡相同。音樂中的行板速度,究竟有多快?一般來說,音樂中的行板,速度介於快慢之間,大約是76-108bmp,每分鐘拍數76-108,恰巧呼應了一般人正常的心跳數(註1)。也有一種比行板,再快一點點的音樂術語Andantino,中文翻譯成小行板,音樂的感受比起行板Andante更多一點動態,接近走路稍快者的心理速度。不知道,您平常的走路速度,是屬於行板或是小行板?
行板或小行板,這類的音樂速度表情術語,經常出現在樂曲附加的樂章標題。比如說,莫札特的名曲,第二十一號鋼琴協奏曲第二樂章(註2),就標註了Andante行板。輕巧的撥弦,伴隨著絃樂和鋼琴所演奏的主題,就像是浪漫優雅的腳步,曾被二十世紀瑞典電影《鴛鴦戀》作為配樂,備受大眾喜愛。
海頓的第九十四號交響曲〈驚愕〉的第二樂章(註3),也標註了行板的速度。不過,在純樸的旋律中,冷不防的一聲強奏,是海頓試圖提醒打瞌睡貴族的惡作劇,亦或是行走過程中意外的驚喜(或驚嚇?!)
有時,作曲家會以行板的速度,搭配加強性的描述,創造樂曲不同的行走風格層次。比如說Andante Cantabile,如歌的行板,就是希望演奏者在行板的速度中,唱出如歌般的旋律。古典音樂中最知名的行板,應該就是俄國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作品〈如歌的行板〉,出自第一號弦樂四重奏第二樂章(註4)。質樸動人的歌詠旋律,讓俄國文豪托爾斯泰,感動地落下男兒淚。
詩人瘂弦的名作〈如歌的行板〉,則是用音樂般的字詞,堆疊出生活的步調,從標題到文字,遙遙呼應這首樂曲。
「溫柔之必要
肯定之必要
一點點酒和木樨花之必要
正正經經看一名女子走過之必要
君非海明威此一起碼認識之必要
歐戰,雨,加農炮,天氣與紅十字會之必要
散步之必要」
或許您也可以找一天,搭配著行板的樂音,隨著心跳的節奏,緩步前行。探索自我和城市深刻的內在風景,又是另一番不同的感受。
最後,且容我東施效顰一下。
「生活之必要,音樂之必要,走路之必要。」
註1:引用參考正常人心跳範圍介於60-100bpm之間的數值
註2:https://youtu.be/5Y4Fkxg7WcA?si=LvtDZDyOZbiIznYq
註3:https://youtu.be/xJxGPXL1A4I?si=LnhVnvNRIZO4u9Jq
註4:https://youtu.be/6a5F460Bt_I?si=98iRRYIj-sF9Zgrw
更多行板音樂推薦
- 霍夫史塔特:〈小夜曲〉如歌的行板
https://youtu.be/06PeD1h2hzs?si=HUKLy2G87R3pqO0n - 柴可夫斯基:第五號交響曲第二樂章,如歌的行板
https://youtu.be/1SCS8ofFF54?si=ZV5DiDA-_EYlyoey - 舒曼:降E大調鋼琴四重奏第三樂章,如歌的行板
https://youtu.be/u4EDwHCR-PI?si=m2zRZwXtya7Fibz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