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打鐵右手寫詩:赤峰街 Post author:veins_of_taipei Post category:小資中產 / 庶民生活 / 時光 / 窄巷/矮屋 捷運中山站周邊儼然是台北晚近的文青熱點,以赤峰街最特別。它和迪化街都有新舊共存的質地,早期聚集著黑色汽材產業,和雨後春筍的文青店正進行某種世代交替。兩者的視覺與嗅覺迥然不同,形成一種既衝突又融洽的美感。 從捷運中山站4號口出來,赤峰街就在西北方的象限,此區域裏混和著住、商和販賣汽車零件的輕工業。首先來到赤峰街17巷,它和23巷構成的小街廓帶來了步行的樂趣,巷中的一棟老宅,開窗的幅度很是慷慨。 35巷,一側人文一側自然。 赤峰街昔日是打鐵街,早期沿途都是這樣堆砌著二手汽車零件地景的店家,一路向北,延伸至興城街、萬全街。汽車材料行,是這裡的黑色原住民。 如今,主街與其巷弄,卻聚集了諸多文青小店。文青店處處有,但選擇這塊黑色棲地,倒成就了一種混搭的美感(49巷)。 在這裡,兩種類型迥異的店家,或對門或隔壁。47巷這棟是另一種代表,樓上是柔光撫慰的書店,樓下是打著尋常日光燈的車材店。傍晚時分,樓上的燈亮了,準備迎接讀者,樓下鄰居則要熄燈拉下鐵門了,像是交接。 黑手店旁,16號與18號兩扇古典細緻的門。 美麗的49巷巷口。或選物、或咖啡輕食,年輕朋友用各自的品味經營各式店面,也賦予曾經的勞動之街新的活力,造就遊客如織。 文青店面多保留或掌握住了老街的元素,遂有整體感。區域裡的舊房樓上多有突出約半米的小露臺,暗色系的欄杆易被掠過,其實仔細看,每戶造型各有不同,可為走讀的一種觀察對象。 承德路二段75巷一棟老屋二樓,昔時的細部,一旁有間以詩為主題的書店。 赤峰主街51號樓上,逐步退縮的露臺和一旁可愛的窄長小房,都迥異於區內其他區域的空間組成,然觀光客大約不會注意到吧? 對照文青店裡的精心擺設,原店家擁擠、雜亂,是另種常民生存型態。 53巷的另一戶原住民。家當從小攤車往外擴展,幾塊紙牌訴說著對街道「法制化」後的委屈。把這一塊補上,你晃蕩的內容或許就比身旁的觀光客完整些。 和赤峰街平行的捷運綠帶側。因和綠軸連成一氣,加上大片的側牆,塑造了較充裕的步行體驗,琳琅滿目的店家更是加分。 赤峰街後段,純住家的窄巷,有迎接主人的彩牆。 赤峰街鄰承德路側,已有不少高樓興起,大約就是用綠籬、大理石花臺,和原來的矮房區隔,形成這樣的邊界。隨著都市發展,都更大樓的蔓延無法避免,那麼,赤峰街的紋理能維持多久呢? 手感地圖 山08 Read more articles Previous Post時代復刻:北投中心新村 Next Post美食之外的空間細節:永康街、麗水街 You Might Also Like 共生與交集:寶藏巖山城聚落的多樣性 14 5 月, 2024 悠悠居所:化南新村周邊 8 8 月, 2022 好事成雙的雙城街 7 6 月, 2022